山东检验检测认证网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十四五规划解读:影响检验检测行业的六大看点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0-12-23  浏览次数:1474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

《建议》在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提出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检验检测认证(TIC)制度是国家质量基础(NQI)的核心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也是我国实施质量强国政策的基石。质量基础设施(QI)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公共和民营组织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实践构成的体系。现阶段,我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充分释放,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高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对外交往的支撑更加有力。第三方检测机构有助于提高质量检测工作的效率以及更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集中精力做好监管制度的设计,提高执法效率检验检测行业作为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在各项监督抽查中,特别是在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中违规机构占比较大,有的省份甚至出现了接近“全军覆没”的现象,提升检测机构的质量尤为重要,谁又能保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量呢?靠国家监管?还是媒体舆论监督?

目前全国有4400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庞大,其高质量发展和监管尤为重要。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加大处罚力度,提升违规成本,对于提高机构的质量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另外应给予技术支持。政府应定期发布和更新国内外检测标准、申请课题的通知及科技资讯等,使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或者定期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帮助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新进人员取得资格证书,提升整体从业人员水平。

机构自身应该通过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和加强质量监督力度来开展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制定、实施和完善质量管理计划。强化机构的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机构的整体质量,并对机构项目的运行进行全程监控,让涉及到项目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对其相应的工作负责并为机构提供质量控制支持,从而提高机构的质量控制水平。积极配合政府、内审员等对机构进行质量管理的审核,加大质量监督力度,为机构的质量管理提供保证。

在社会层面上来看,社会团体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和评价也是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二、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各国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建议》中提及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建议》首次将科技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放在了“核心”位置,意味着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和我国新发展格局遥相呼应,其背景不言自明,避免卡脖子的尴尬处境,而“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能够很好地保证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助力我国在2035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平台建设方面,《建议》表示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产业现在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这成为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的问题。因此,首先应该要培育和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把整个创新体系能建立得更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发展得更好,质量效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统计,检验检测行业2019年全年营收3225亿元,同比增长14.75%。产业园和企业的协同,可以节省成本,提升产出效率,也能促进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检验检测产业园区有20余家。目前国家也在倡导环大学孵化器,以大学为纽带,发挥大学的科研力量,培养发掘优秀人才,共建实验室,促进行业的发展。

从开展科研的情况来看,2019年全国各类检测机构参与科研项目总计是29059项其中,国家级的科研项目565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449项。获得了科研经费共计是191.06亿元。从专利情况来看,全行业申请境内专利受理数26636件,其中发明专利的受理数是15836件。申请欧美日专利154件;申请PCT国际专利122件。当年授权专利15935件,其中,授权欧美日专利50件。截止2019年底,检验检测服务业拥有有效专利63238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30108件。拥有境外授权专利251件。检验检测行业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三、提出重点发展领域,检验检测行业新赛道出现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数量越来越多,一直以来同质化、低价竞争严重,特别是在食品及环境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建议》重点强调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第三方检测机构应转变思路,另辟蹊径,扩增或转换新的赛道,避免同质化竞争,随着“十四五规划”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必将推动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5G、车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也会给电子电气等检测机构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特别是在量子信息,南京浦口布局量子信息产业,据悉其产业园中设置了量子通信产业研究所、量子通信工程应用中心、大大数据管控运营中心、检测中心、科技孵化平台等,北京、广东省等地都在大力进军量子信息产业,高效也逐步开设了量子学院,另外在深海领域,70%的海洋检测集中在青岛地区,但是大型的集团,机构间的深度合作还没有呈现,另外新基建的建设等也于是着庞大的市场正逐步出现,检测机构应抓住时机,得到快速发展。

据相关资料分析十四五规划中值得关注的六大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和自主(TMT+医药生物)、制造强国和现代化(高端制造业)、扩大内需和消费、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新能源+环保)、国家安全和军队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这些产业基本都有检验检测行业的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检测是个新的两点,多个检测机构已深入布局。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汽车展区,每个展位基本都有一辆新能源汽车展出,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通知》数据表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据相关预测,到202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3000万辆。以占比20%计算,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600万辆,而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检验检测市场也将迎来重大机遇期。

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部分,《建议》表示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也在传递着进出口贸易的体量逐渐增大,对于检验认证机构来说也是重大的机遇,提升企业能力,与国际接轨,拓展新的可能。

四、全面深化改革,关注国有机构改革

《建议》提出2020-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值得重点关注,建议稿明确提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小编也关注到国有资本活跃在检验检测行业,国有资本陆续注入检测机构,国投自2015年就开始酝酿跟踪检验检测认证业务,于2018年4月18日成立国投检验认证有限公司。2020年10月招商局成立招商局检测认证控股有限公司,并在重庆成立招商局招商局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6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公告,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名单。8月21日,苏交科发布公告,广州市国资委正式成为实际控制人。国有资本强势入主检验检测行业,期待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截止2019年底,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民营检验检测机构22958家,占全国机构总数52.17%,占比首次超过国有和国有控股机构。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仅5795家,只占机构总数的13.17%。行业弱、小、散的基本面还没有根本改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集约化发展大势所趋。

2019年,我国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29905家,占机构总量的67.96%;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11071家,占机构总量的25.16%,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占机构总量的比重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

近6年,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的比重分别为40.6%、38.1%、34.54%、31.30%、27.68%和25.16%,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同时,企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占比持续上升,检验检测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现在的市场总局的相关信号,行业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究竟怎么改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五、健康中国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中表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

这一政策,对于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来说是重大的利好消息,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之后,健康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职业卫生、医学检验市场将进一步拓展,如果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后,检测机构是否可以和各大医院或者医药公司、仪器厂商等进行合作,出台相应的配套解决方案,不仅能有解决患者及罕见疾病患者的问题,对于公司发展及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都是促进作用。

“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对于中药检测,医学仪器企业来说,同样也是新的机遇和发展,药品的全产业链质量监控也将是一个重大的趋势。

六、推动绿色发展,环境监测、新能源市场空间增大

《建议》中提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

在环保政策方面,对于环保产业及环境检测、监测机构来说是新的发展机遇。据生态环境部消息,将坚持以支撑“三个治污”为核心,科学谋划“十四五”监测事业发展,其中网络先行,完成“十四五”国家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提早启动“十四五”考核排名数据积累工作,并且加快协调推进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融合应用自动在线监测、移动监测等技术手段,强化高光谱、环境DNA等新型感知技术,加快完善应急监测工具箱,强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量值溯源,开展计量标准器具与标准物质研发,确保量值统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制修订,实现数据可比。加快建设适用于国家考核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对于环境检测、监测及仪器厂商来说,都是大的利好消息。


版权所有:山东省认证认可协会 鲁ICP备09026807号-1   流量统计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5982号第一大道1606室 电话:0531-88023970 邮编:250002